曾經(jīng)看過一則報道:兩個六十多歲的兒子,自己親手制造了一架叫“感恩號”的人力板車,然后拉著八十多歲的老母親出游,他們徒步行走了近五萬里,歷經(jīng)一千多個城鎮(zhèn)。老人與孩子一同感受了外面的世界,一同觀賞了他鄉(xiāng)的山水風(fēng)情。
我想,離家出遠(yuǎn)門,即便老人有吃住不方便和行走景區(qū)帶來的勞累,但因兒子陪著心情一定會很好。外面的風(fēng)光固然能叫老人開眼界,但最讓老人欣慰的應(yīng)該是兒子的孝心,應(yīng)該是一路和兒子輕松的歡聲笑語。
古語說:“父母在,不遠(yuǎn)游。”以今天的情況,如果父母愿意出游呢,愿意有更多單純與子女相處的時間呢?一首《時間去了哪里?》感動了多少人,剎那的感動能否多一些停留?能不能從此擁有孝親的柔軟情懷?那么,就該盡快放下一些所謂的要務(wù),利用假期或休假時間,陪伴父母出行。有時,父母會說不愿出去,也許是考慮到了孩子工作忙不方便,也許是節(jié)省慣了疼花錢。
很多的日子,我會慢慢想小時候的一些事,印象很深的是晚上父親背著我到處看電影的場景。去的時候,總感到路很長父親走得很慢,怕耽誤了開演時間,就不時在父親的背上探頭探腦,很不耐煩的樣子。有時側(cè)耳傾聽,聽聽電影開演了沒有?如果聽到若有若無的音樂響起,心上就像著了火,急得不行。那時,只覺得自己喜愛關(guān)心的,就是最重要的,不能有失,幼小的心,不懂得體諒,也不懂得容忍。父親背負(fù)著我有時過溝有時上坡,有時穿過樹林,父親的腳步急一陣兒緩一陣兒,等到了電影場,父親通常會累出一身汗。
很多小時候看過的電影不記得內(nèi)容了,卻留下了在父親背上的溫暖。
夢想開花,成家立業(yè)。長大后,我多次陪伴父母外出,真實地看到了很多小時候電影里所演的景地。在路上,有時一天駕車行使上千公里,但感覺不到有多勞累,因為我的父母就在我的身邊,我最親的人不斷給我力氣和勇氣。我不時地與父母拉著呱,一同再次觸摸舊日的時光。
夏天,路兩旁,經(jīng)常能望見大片大片即將收割的金黃麥田,暖風(fēng)吹來,有麥穗的清香。我在車上備下熱水、毛巾和拖鞋,盡量讓父母舒適。冬天,外面寒冷蕭索,白雪皚皚,我開足暖氣,窗玻璃上的夜霜融化為水……車行兩三個小時后,會在服務(wù)區(qū)停下來歇息。
還有比童年往事更讓人沉醉的酒嗎?即便是不斷地懷舊,不斷地搜尋,很多小時候的事,童年生活中的色彩斑斕,有的記的殘缺不全,有的已全忘了。而在父母的心里,永遠(yuǎn)為你的回憶留有一片清晰的綠草地,哪年哪時的哪些事,都在父母的心里裝著。那是父母精心收藏的比莊稼還感珍貴的精神食糧,很想再次給你。你想要的時候,父母會全拿出來,你沒時間要的時候,父母也想全拿出來送給你。
空間里的故鄉(xiāng)自身難保,有多少人的舊日家園已經(jīng)不存在了。但在陪伴父母的過程中,在異鄉(xiāng),窗臺下的地瓜花石榴花依然在盛開。
你,不是孤兒,你還是那個他們看著長大的孩子。
作者:劉樹波,筆名林濤,先后在《十月》、《山東文學(xué)》、《青海湖》、《散文選刊》、《中華散文》、《大眾日報》(副刊)等發(fā)表作品。為山東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東營市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