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含辛茹苦養(yǎng)育了兒女,兒女卻漫不經(jīng)心地忽略了父母!這是當今社會無數(shù)個家庭年復一年演繹的悲情故事……
當父母年事已高、當父母身體衰老、當父母隨時都有可能接受天堂之邀,我們作為忽略父母許久的兒女,此時才如夢初醒地痛心感到:在這個光陰似箭、時不我待的時代,對健在的父母趁早盡孝是何等重要!
這種切膚之痛感,直接源于那年冬天八旬老父重病住院搶救、經(jīng)過大手術轉危為安的一段終身難忘的經(jīng)歷——
2008年12月17日,年過八十的老父親被救護車從桂北山區(qū)的老家灌陽縣送到了桂林市第一人民醫(yī)院重癥監(jiān)護室,隨行的有在灌陽工作的二姐和二姐夫。當時情況相當不妙:連續(xù)幾天,父親在家感到頭昏胸悶、全身無力,連上街買菜都感到吃力,走路上三層樓回家更要歇幾次才成!到縣醫(yī)院一量心跳,一分鐘不到40次且有加重的趨勢,醫(yī)生診斷是人老體弱、心力衰退,建議到桂林安裝心臟起搏器。
那年的12月19日,我和同在南寧工作的哥哥乘火車趕往桂林市。晚上7點鐘,我們哥倆一下火車就直奔市醫(yī)院。等心急如焚的兄弟倆趕到重癥室父親病床前時,上午剛做完心臟起搏器安裝手術正閉目養(yǎng)神的父親馬上睜開了眼睛,他動情地望著我們兄弟倆,想說什么卻說不出來。5個月不見,父親明顯衰老了許多,也消瘦了許多!此時他手綁輸液管、鼻吸氧氣瓶、左胸上部開刀處還貼著紗布,但心情很平靜,神智也很清醒。“爸,您受苦了!”我緊緊握住父親冰冷無力的手,眼淚止不住往下掉!“我…不要……緊……,你…們,吃…飯……沒有?”強忍病痛的父親吃力地安慰著我們兄弟倆,并示意我倆在他身邊坐下。
陪護父親已三天的大姐在一旁低聲告訴我“爸爸開始硬是不肯進手術室,說一定要等你們兄弟倆來,他生怕一上手術臺就再也見不到你們!媽媽和我和醫(yī)生對他說了好多好話他才勉強同意。好在手術非常順利,今天做了4例,爸爸是最成功的。”我倆邊聽大姐介紹邊觀察擺在病床上的心臟監(jiān)視儀,驚喜地發(fā)現(xiàn)父親的心率已回升到1分鐘60下。當晚,我們兄弟倆一直陪護父親到深夜11點多鐘,一直到在重癥室日夜陪護的護士下“逐客令”才離開……
接下來的兩天,我和哥哥主動承擔了每天給父親送飯喂食的任務。一大早,大姐就起床上市場買回新鮮的肉食和青菜,接著做好父親特制的飯菜,再交給我們兄弟倆乘公交車趕往市醫(yī)院。市醫(yī)院在漓江的東頭,大姐住漓江的西邊,來回十幾個站、費時一個多鐘頭,但我們兄弟倆很樂意前往,因為平時我倆虧欠父親太多了!父母退休后一直住在老家,20年來都是同在縣城的二姐、二姐夫照料兩老,有時父母也到桂林大姐家住上一陣。近年來兩位姐姐身體也不是太好,都生過大病住過院。而身體無恙的我們哥倆卻遠在南寧,回趟老家往返數(shù)千里路,平時我們四姐弟又各忙各的,難得團圓一次,要不是這次父親病重,我們四姐弟還難得見齊一面。說實話,作為全家最小、父母最疼愛的孩子,我是懷著負罪和內(nèi)疚的心情為父親在床前盡孝的!
每天進餐時間,是父親感到最幸福、最欣慰、最享受的時候!喂飯前,先給他墊上圍巾,然后把稀飯或者牛奶一匙匙喂入口中;喂飯后,再用清水喂他漱口,接著給他擦臉、擦手。這時的老父親乖得像個孩子,微閉雙眼、臉上泛著笑容,老老實實地聽我們四姐弟使喚。臨床的一位老阿婆很羨慕父親,直夸他有福氣,因為她三個兒女把她送到醫(yī)院全程護理后,就很少來看她,進餐時更不在身邊……每每此時,我不由想起“羊跪鳥哺”的古訓,心頭就禁不住發(fā)熱,同時又感到一種輕松的釋放——父母老了,該兒女盡孝了!想起我們四姐弟都出生在困難時期,想起父母艱苦幾十年把我們養(yǎng)育成人,想起如今生活好了卻難得有時間陪父母安度晚年,想起自己有了家庭做了父母才知道父母恩情大過天!
三天假期很快就過去了,因為年底單位事情多我不得不趕回南寧。臨走當天,我特意到父親病房告別,父親此時已能下床走路了,氣色好轉的父親叮囑我:“不要為我擔心!爸爸再苦再難的日子都挺過來了,這回也一樣!你快回去吧,女兒每天上學還要你接送。”蒼天有眼、好人好報,但愿父親有后福!在返回南寧的火車上,我一直為父親默默祈禱。
我告別的當天,父親從重癥室轉到普通病房,觀察兩天后,大病初愈的父親出院回家休養(yǎng)了……
記得有位哲人曾經(jīng)這樣說過:“人的一生有三件事情是應該趁早做好的,要不然就后悔莫及也無法彌補。一是趁年輕的時候,多學點知識;二是趁有能力的時候,多做點善事;三是趁父母在的時候,多盡點孝心。”
斯言誠矣!百德孝居首、百善孝為先。在這里,我要把這段至理名言轉告給天下所有做兒女的同胞,并十分莊重而嚴肅地時時提醒自己也提醒你們—感恩父母,趁早盡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