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歲那年臘月,一連幾天的雨夾雪,天陰冷陰冷的,父不顧爺和奶的勸阻,執(zhí)意要帶我去上臘墳。父將我馱在背上,一手撐著傘,一手托著我的屁股,艱難地走在泥濘的村道上,寒風(fēng)裹挾著雪粒,刀片兒似的割在臉上,痛得我哇哇大哭,為了哄我,父給我講了個故事。
父說華伢你可曉得,我們的先祖原是江西人呢!我問是哪個先祖呀?父笑著說,那可是我們幾十輩前的先祖了,明朝初年,因?yàn)閯偨?jīng)歷了戰(zhàn)亂,皖西南的村莊大多已遭摧毀,人煙稀少。那時朱洪武剛剛坐了皇位,便命令江西鄱陽湖地區(qū)的人家往江淮一帶遷移,我們的先祖被迫帶著老婆孩子,挑著亡父的骸骨,夾雜在亂哄哄的遷徙人流中來到了皖西南。先祖剛安頓下來,就急忙將亡父的骸骨葬在了烏石堰渡口對面的高山上。不久,當(dāng)?shù)厝苏业较茸?,說先祖葬父侵占了他們的山場,逼迫先祖取出骸骨另葬他處,先祖當(dāng)然不依,當(dāng)?shù)厝送{說不取也行,但得用秤砣在他腳踝骨上砸三百下。先祖是個仁義孝順的人,寧愿自己受苦也不愿讓父親的亡靈再受驚擾,誰知三百秤砣還未砸完呢,先祖已痛死在亡父的墳前。當(dāng)?shù)厝吮幌茸娴娜市⑸钌罡袆恿?,就將那片山場送給了先祖的后人。多年后,族人們在清明祭祖時,約定了要先祭兒子(先祖)墳,后祭老子(先祖亡父骸骨)墳,以此表彰先祖的仁孝。
父講完故事已是大汗淋漓了,父將我在一個小賣店前放下,進(jìn)屋買了捆香紙鞭炮。這時雨雪停了,父收起傘,牽著我的手,慢慢往烏石堰渡口走去,父抱著我站在渡河的竹排上,指著對面樹木蔥蘢的高山說,那片山場,就是先祖葬父的地方呀,我們家族后來的歷代祖先,也都葬在那里。上岸后,父深一腳,淺一腳地踩著積雪,背著我來到山腳下,掃開一片積雪,用香紙墊在地上讓我坐上去歇息,一邊喘著氣說,我小時,你爺每年都會帶著我來給先祖?zhèn)兩吓D墳燒紙錢,現(xiàn)在爺年紀(jì)大了,就該由我?guī)е闵吓D墳燒紙錢祭拜祖先了啊!父歇了會兒,又背起我,手腳并用地爬上山頂,領(lǐng)著我在一代代先人的墓碑前磕頭,燒紙,放鞭。直到天快黑了,父才背著我一身泥漿地回到家里。
父對爺和奶照顧得無微不至,爺和奶都是八十多歲高壽的老人,偶爾傷風(fēng)感冒了咳嗽時,父就會緊張地去尋醫(yī)問藥,每當(dāng)村人夸獎父孝順時,父總會謙恭地說哪里哪里,我做得還很不夠哩!父對我說每個人都應(yīng)該孝順父母和長輩,小烏鴉長大了還曉得喂食給老烏鴉吃呢,何況是我們有仁孝傳統(tǒng)的家族呢?
后來,爺和奶去世了,父也老了,連走出屋門都很困難了?,F(xiàn)在,每年臘月,我都會拎著香紙鞭炮,對孩子講著父曾對我講過的故事,一起艱難地爬向那埋葬著先人的山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