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zhàn)友家與外婆家兩村距離僅一里相望。一日,參加戰(zhàn)友父親葬禮,第二天,外婆得知后捎過話來說:“都離這么近,外甥也不來看看我”。聞聽此言,我仿佛看到了外婆拄著拐杖站在村口或坐在自家院子大門口張望親人的情景。于是,我決定抽出專門時間,帶上外婆喜愛吃的軟面包,前去看望外婆。然而,一天、兩天、三天過去了,我總是以莫須有的理由向后推遲。結(jié)果,第四天的晚上,一個不幸的消息傳來,83歲高齡,常年患有哮喘疾病的外婆突然辭世。噩耗傳來,如晴天霹靂,我痛不欲生。事情如此突然,就這么一次遲到的親情,竟然成了我與外婆永遠(yuǎn)的訣別。想起日思夜想著我,對我有養(yǎng)育之恩的外婆,因我沒能及時看望盡孝,沒有見上她老人家最后一面,而感動懊悔與內(nèi)疚,自責(zé)與譴責(zé)。
為減輕母親負(fù)擔(dān),從記事起,我就被外婆接去與她共同生活。在紅薯湯紅薯饃,離了紅薯不能活,雞蛋為換鹽,大家都在為填飽肚子而滿足的年代,外婆總是把最好吃的東西留給我,就是再普通的家常便飯,外婆也要變著花樣讓我吃飽吃好。比如煮紅薯吃膩了,外婆就變成烤紅薯;干面紅薯吃夠了,就讓我吃稀軟的;紅瓤紅薯變白瓤,白瓤紅薯變紅瓤。就連雜面饅頭,外婆不是里面夾上油,就是里面夾上紅沙糖讓我吃的津津有味。每天中午一個雞蛋必不可少,而且?guī)缀醭闪宋业膶@?。外婆對她的三個兒子疼愛有加,但在“舌尖”上的福分,三個舅舅也享受不到外婆對我的優(yōu)惠待遇。就這樣,我的童年在外婆的百般呵護(hù)下,幸福、快樂地成長著。至今想起饃夾油、饃夾糖那種香香的,甜甜的味道,就想起了外婆的味道,那就是外婆勤勞、善良、慈愛、親情的味道。
通過外婆這件事,我常想,孝是什么?孝就是父母、親友長輩需要時一句溫馨的問候,孝就是給老人梳一次頭,孝就是給長輩端一盆洗腳水,孝就是陪伴老人嘮嘮嗑......盡孝其實不復(fù)雜,它不需要修飾,不需要掩飾,不需要羞羞答答。孝道是一種真情實感的自然流露,更是一種行動與快的音符,簡單的只是我們對待孝道考慮得太復(fù)雜化了。
常言說:“樹欲靜而風(fēng)不止, 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這或許是人生中最不幸的事情之一。我們總覺得自己還有大把的時間,卻有意無意地忘卻了父母,親戚長輩正在逐漸地老去,懊悔追不上時間的腳步。其實我們常常忽視身邊的孝道,等到機(jī)會逝去了,才發(fā)現(xiàn)錯過了最重要的人,沒有做看似平常的事。戲演不好可以從來,而生命不能彩排。兒女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等我長大了,一定好好孝順你們!”我要告訴自己的兒女:許多事情可以等,可是盡孝不能等,父母不可能一輩子陪在你身邊,你會長大,羽翼豐滿時會離開父母,所以愛要把握現(xiàn)在,要表達(dá)給父母、親戚長輩知道。
愛雖嘴上不說,可是時時處處感受得到,我們永遠(yuǎn)都能找到冠冕堂皇、看似合理的理由,去澆熄父母準(zhǔn)備的良苦用心,也總是想著下次再陪父母、親戚長輩吧??墒撬麄冞€有幾個下次?我們陪老人的時間只會越來越少,人都會老,需要依靠。小時候父母是我們的靠山,含辛茹苦把我們拉扯大,任我們予取予求。而我們長大后,有能力了,能給父母、親人的反而少了。一個沒有愛心的人,即使擁有整個世界,仍然一貧如洗;一個被愛圍繞的人,即使身無分文,依然富可敵國。要抽出時間去陪伴去感謝你所愛的人和愛你的人。即使在奔波一天疲憊不堪時,也要陪陪他們,也要給長輩打個電話,也要和朋友交流一下感情,哪怕只是一個贊賞的眼神。你付出的愛都會回來,陽光般的包圍著你。
盡孝要趁早,盡孝不遲到。過去而不能追回的是歲月,逝去而再也見不到的是親人。請從現(xiàn)在起,為父母、為親戚長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不要讓我們的人生留有太多的遺憾。
時間都去哪了?可悲的是我沒有做到。但我愿外婆在天之靈,地下有知,在這里對您真心地說一句:“對不起外婆,我是永遠(yuǎn)愛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