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武隆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大約有五六年了吧,如今那時的行蹤浪跡早已記不清楚,自然是寫不出一篇標(biāo)準(zhǔn)的游記了??赡菢右黄衿鎵邀惖娘L(fēng)光,那樣一片奇崛與秀美融為一體的山水卻是我所割舍不下的??傆X得不為之留下些文字,會是一種遺憾,會辜負(fù)了大自然的良苦用心。想來,自然造就這片山水時,也一定如李白一樣,斗酒醉倒,詩興盎然,袍袖一揮,抖出一篇如此瑰麗的奇文。
那時的武隆天坑遠(yuǎn)非現(xiàn)在有名氣,還是“養(yǎng)在深閨人未識”的自然狀態(tài)。游人極少,正如流動在山水中恰如其分的一星點綴。我去之時,已是十月,已有幾絲夾雜在輕風(fēng)中微微的涼意,天坑之上,已有微黃的樹葉靜臥于地。我曾拾起過一片這樣的落葉,現(xiàn)在不知夾在哪本書里了。而走進天坑,卻充盈著深深淺淺的綠,那綠如此純凈天然,竟像荷葉上一滴圓潤的露珠,亮晶晶的仿佛能擰出綠色的汁水來。抬起頭來,望見秋日特有的淡淡的天宇,忽然覺得能夠在這樣的一片風(fēng)光里做一只整日望著天空的井里之蛙,大約也是一種恬淡的幸福。
天坑里的景色自然是美麗的,而這一段由地面下來的過程,則更是一段奇特的探險。那時的天坑還處在開發(fā)初期,設(shè)施還極為簡陋。從上而下,是有電梯,可是只有一半路程的電梯。剩下一半同樣險峻陡峭的路程,只有梯子,需得一步一步走下來。站著梯子的起點,望下去,滿眼都是蒼灰色的層層疊疊的石壁,雖不是萬丈深淵,但也足以令我心虛。于是,小心翼翼地探腳下去,深恐稍不留神意,一腳踩空,待腳觸到下一節(jié)梯子,懸著的心才稍稍平靜。就這樣,一路提心吊膽,顫顫巍巍,總算踩過了最后一節(jié)梯子。再一次踩在地面上,覺得地面原來可以給人如此安穩(wěn)的踏實安全之感?;剡^頭,望那一段蒼灰石壁中的路途,忽然有了一種強烈的成就感,如今對此也是津津樂道?,F(xiàn)在的天坑從上而下大概都有電梯了,如今的游客是一定會不有如此奇特的體驗了。如此看來,我是幸運的,可以有幸體驗?zāi)菢右环N從高處一步一步走下谷底的旅程。
武隆天坑最使我驚嘆欣喜的莫過于水了。我一向愛水甚于愛山,偏愛水的靈動。以前有人問我山水之間,更喜歡哪一個。我總是毫不猶豫地選擇水。讀古人詩詞,似乎最美麗的水都是綠色的。不然何來青山綠水,綠水蕩漾。可我所見過的最澄澈的水也不過是那般透明的藍(lán)。日久天長,竟也有些懷疑了,水真的可以是綠色的嗎?而此刻,我所面對的正是這樣一片盈盈綠水,在淡淡的藍(lán)天的映襯下,柔柔地,靜靜地,悄無聲息地流淌而過,似一塊溫潤的碧玉,那么純凈透徹,靜臥于蒼灰的崖壁之中,讓人不忍心打攪了它的美夢。于是,我驚詫了,震撼了。我想我的驚詫是絲毫不亞于朱自清先生面對梅雨潭的綠的驚詫,只是那些精巧的比喻,朱先生已經(jīng)用過了。望著這一片澄凈的綠水,我相信了,至清之水是可以綠的,真的可以有“水澹澹兮生煙”的奇觀。
時光如細(xì)沙,輕輕地從指間劃過,不知不覺間,已過去了五六年。那時的武隆山水也已常常沉淀成了記憶里一抹美好的風(fēng)景,留下的更多的不是具體的一草一木,而是模糊而又美麗的印象?,F(xiàn)在的武隆還好嗎?又是怎樣一番光景?我不知道。我只愿守住心中那一份屬于我的碧水蕩漾,峭壁叢生的武隆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