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商報報道 ,大連的林忠老人和老伴,退休后收入頗高,但是在家中卻備感寂寞,因為兩兒一女總是忙忙碌碌,一年也沒登門幾次。“人歲數越大就越希望兒女能夠在身邊,就像那首歌里唱得一樣,真希望他們能?;丶铱纯础?rdquo;無奈之下,年近七旬的老兩口為兒女開出“工資”,只要兒女每周回來一兩次陪他們吃頓飯,一個月便支付給兒女1000元。無獨有偶,家住墨市藍村鎮(zhèn)一里村的張老太太獨身一人在家覺得寂寞,為把在外地工作的3個兒女全部召了回來,她想出一個危險的辦法——揮刀自殘。多虧鄰居發(fā)現的早,及時將老人送進了醫(yī)院,才避免了悲劇的發(fā)生。
看到這則新聞,在感嘆之余,不由得叫人潸然淚下。這些父母親的孤獨有多深,不惜用錢、用鮮血換回兒女的探視?
中國是個提倡孝道的國家。自古就有“萬善孝為先”的訓話,更有“二十四孝”的故事流傳至今。古人認為:一個人要是連父母都不孝順,如何讓他去效忠國家?其實這也是一個人為人處事最基本的準則。孝順父母,天經地義。畢竟是父母帶我們來到這個多姿多彩的社會,辛勤地哺育我們,培養(yǎng)我們成材。父母對兒女永遠是無怨無悔,不求回報的偉大的、無私的愛!孝敬父母是美德,也是做人最起碼的道理。一個孝順父母的人,無論在工作中,還是在生活中,他也是個有情有義的人。一個對父母孝順的人,他自然也會熱愛他的工作,效忠他的祖國,關愛他身邊的一切。有一天,我們也會為人父母,我們也會衰老,我們孝順父母,自己的兒女也會孝順我們,因為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
“誰言寸草心,包得三春暉?”試想想,天下所有的父母親,擁抱著春夏秋冬的腳步,將一方方風雨背在背上,將一片片責任扛在肩上,用真誠善良喂養(yǎng)兒女們飛翔的雙翼,用熱愛無私茁壯每一縷炊煙的溫馨。在他們寬廣溫暖的懷抱里,誕生了多少偉人與英雄,創(chuàng)造了多少史詩和神話。他們用雙手和智慧,讓一切結實的日子風度翩翩,讓一切瘦弱的光景燦爛興旺,讓愛情、歷史和春天,在歲月的長河里打開明亮的目光。而兒女在父母眼中,好像是永遠長不大的孩子,需要父母的照顧,正所謂∶“母年一百歲,常憂八十幾。”因此,面對父母的無私,“人之行莫大于孝”,我們有什么理由不去盡孝呢?春去秋來,天地悠悠。父母親是偉大的、無私的、純粹的。偉人毛澤東在他暮年之時,仍念念不忘養(yǎng)育過他的母親,幾次撰文頌揚她的美德;美國第一任總統(tǒng)林肯,在事業(yè)的巔峰之時,仍處處贊美他的父母親對于他的幫助……而我們有什么理由不去感念父母親呢?
一個家庭的幸福是建立在孝順的基礎上的。子女孝順,家庭和睦,其樂融融,怎么會不幸福呢?雖然現在工作壓力大,競爭也激烈,但這都不應該成為我們不關心父母的理由!我們可以少出去應酬,少出去玩耍,可以擠點時間去看看自己的父母,多陪陪他們。再不濟,可以多打打電話,問候一下。如果你也是在外忙碌的人,空閑的時候,一定要想著回家看看。家里邊的父母盼望的不是那一張張的匯款單,而是我們做兒女的擁簇在他們周圍,笑語盈盈。做個孝順的兒子或女兒吧,你會感到天很藍,地很寬。因為,多一點孝心,多一點愛心,就會多一份和諧,你就會幸福一生。
作者簡介:劉志宏,大專文化,政工師。在全國30多家報刊上發(fā)表作品近600篇,多篇作品獲獎。中國國土資源作協(xié)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