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觀看“三潮圣水”是5年前的5月30日。這天,連續(xù)下了一個星期的陰雨終于停了。中午,白云縹緲,陽光燦爛,風(fēng)和日麗,人們的心情也豁然開朗。下午,相約一些朋友驅(qū)車前火爐鎮(zhèn)去欣賞武隆遐邇聞名的神奇的“三潮圣水”奇觀。
28年的夙愿
1988年初,我從教育行政部門(當(dāng)時的縣教育局)調(diào)到縣政協(xié)從事地方文史資料的收集與整理工作,從收集到的文史資料中了解到,火爐鎮(zhèn)徐家村托田組有一處奇特景觀——“三潮圣水”。我早就有觀看“三潮圣水”的愿望,卻因故久未成行。“三潮圣水”位于火爐鎮(zhèn)徐家村,是徐家村托田組大山中老盤溝上游東岸周家山西側(cè)老巖的石穴內(nèi)峽谷中懸崖下的一眼間歇泉,此泉什么時候開始間歇涌出泉水沒有確徹的資料記載,人們只知道此山崖下的石穴內(nèi)每天早、中、晚3次從泉眼里涌出泉水,每次涌泉時長大約為1小時左右,千萬年來從不間斷,像海潮一樣守信,故當(dāng)?shù)厝朔Q為“三潮圣水”,亦稱“圣水三潮”。古書上把它與其鄰近的龍橋山并列為涪州兩大盛景,合稱為“龍橋三洞”“信水三潮”。
從1988年到2016年的28年間,我作為從事過地方文史資料收集整理的專職人員卻沒有去看過“三潮圣水”,不能不說是一種深深的遺憾。1995年,我雖然離開政協(xié)到人民銀行武隆支行工作,但我想觀看“三潮圣水”的愿望始終未改。這次,我與朋友終于踏上了觀光的旅程,這下終于可以了卻夙愿了。
難忘的旅程
2016年的時候,從火爐徐家村托田組到“三潮圣水”景點還沒有修通旅游便道,只有一條崎嶇蜿蜒的山間羊腸小道,且路程較遠,行走艱難,向?qū)笥迅嬖V我們從仙女鎮(zhèn)(現(xiàn)為仙女山街道)下石院過小溪去“三潮圣水”,雖然路同樣不好走,但有捷徑可行。于是,我們決定走下石院這條路,大約中午12點30分,我們一行人駕車從城區(qū)出發(fā),沿仙女山方向,經(jīng)白果,在五岔路分道,大約半小時的車程,就到了《爸爸去哪兒了》在武隆的拍攝地,我們將車停在下石院,徒步向目的地進發(fā)。由于長時間的陰雨后天氣剛剛放晴,道路還很濕滑,我們一路歡笑,一路吆喝向目的地進發(fā),從下石院下到老盤溝溝底,只見一條小溪淙淙流過,過了小溪就進入了人跡罕至,灌木叢生,虬枝盤繞,藤蘿倒懸的原始森林般的茅草小徑,那種“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fù)照青苔上。”的詩情畫意真實地呈現(xiàn)在了我們眼前。朋友中有人說,聽說最近林子里有豹子出沒,小豹子是過馬路時被車撞死了,母豹子在尋機報復(fù),我們聽后感到不寒而栗,朋友中有位女士帶了2歲多的小外孫隨行,頓時露出了害怕的神情,剛剛還歡樂的氛圍也戛然而變,空氣中似乎突然充滿恐怖氣氛。朋友中又有人說:“豹子在武隆境內(nèi)已幾十年不見蹤跡了,哪里還有什么豹子出沒喲。”于是我們繼續(xù)前行,由于小徑被濃密的森林覆蓋,陽光難以照進,山路濕滑,我們走得更加小心翼翼。不一會,大家的身上便大汗涔涔,因帶路的向?qū)笥岩捕嗄晡醋哌^此路了,不知路程到底還有多遠,有的人竟然想知難而退,中途折返。好在多數(shù)人有“不到長城非好漢”的決心,不想半途而廢,于是大家繼續(xù)艱難前行。
俗話說“好事多磨”,走到半山,出現(xiàn)了岔路,我們?nèi)朔謨蓳?,各自尋路,但路徑荒蕪,越走越不對勁,大家互相用手機聯(lián)絡(luò)后又返回岔路口匯合一處,商量對策,我觀景心切,自告奮勇帶頭探路,在荒蕪的小徑上前行幾十米后,在一處有下坡小路的地方,遠遠地看到了有游人丟棄的塑料口袋等物,我心頭一亮,這是已經(jīng)到了目的地了,真是“山重水復(fù)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緊走幾步,一間塑有幾個做工粗糙菩薩的小屋呈現(xiàn)在眼前,我高興異常,便高聲喊道:“三——潮——水——到——了!”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隨著我的喊聲,朋友們循聲而來,不一會就到齊了。
神奇的“三潮圣水”
大約下午1點50分,我們一行人全部到了“三潮圣水”。俗話說:“來得早還不如來得巧”,剛到“三潮圣水”時,就看見泉眼周圍只有滿眼青苔和水流沖刷過的微型溝壑,不到一分鐘,泉眼里面似乎傳來了隱隱的轟鳴聲,還帶點輕微的音樂聲,隨著聲音,泉眼里開始汨汨滲出涓涓細流,順著溝壑慢慢往下流淌,隨著轟鳴聲和音樂聲的加大,泉水的流量也逐漸加大,不到10分鐘,原來還是溫柔的涓涓細流變成了澎湃的涌泉,碗口粗的泉水嘩嘩向外涌出,頭也不回地奔下山坡,鉆進樹叢,匯成小溪,流向遠方。我們一行人高興得手舞足蹈,剛到目的地就看見了潮水,大家說這是“圣水”顯靈,不辜負(fù)我們的一片誠意,正應(yīng)了“滴水之恩,涌泉相報”的說法,都說這是“圣水”用涌泉來回報我們的誠心。
據(jù)當(dāng)?shù)厝苏f,這“三潮圣水”之所以神奇,還在于它不僅僅是在每天上午8點、中午2點、下午5點左右(隨季節(jié)約有改變)涌出泉水,還在于每年據(jù)說是觀音菩薩生日的農(nóng)歷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是全天涌泉,雖然這種情況我無緣親眼目睹,也無法驗證,但我相信也不是空穴來風(fēng),但因為我不是搞間歇泉研究的,無法用科學(xué)知識解釋其中的奧秘。我們在“圣水”前耐心的等待、觀看,泉水毫不懈怠地涌出、流淌,大約2點40分,涌泉的水量漸漸變小,水勢慢慢減弱。隨著嘩嘩流水聲的越來越小,原來的涌泉也再次變成了涓涓細流,先前那種隱隱的轟鳴聲和瑤琴般微微的音樂聲再次響起,最后,輕微的一聲“叮咚”響過,涓涓細流也消失得無影無蹤,一切又恢復(fù)到原狀。
深閨的奇葩
“三潮圣水”不僅僅是一處深山間歇涌泉。那里還有濃濃的文化氛圍。據(jù)有關(guān)資料記載說:“昔日有古廟于此(解放后撤毀),招攬遠近香客前來朝拜”。改革開放后,當(dāng)?shù)卮迕裨谟咳赃呑园l(fā)捐款修建的一間簡陋小廟,里面供奉著觀音等系列菩薩,雖然小廟簡易破舊,菩薩做工粗糙,卻也表達了村民們的一片虔誠樸實之心。小廟左邊的石壁上刻有盈尺見方的“三潮圣水”四字。旁邊有幾幅詩文石刻,其中一幅是原政協(xié)武隆縣委員會第一、二屆副主席蕭鴻逵題寫的《題三潮水觀音廟詩》,詩文寫道:“圣水三潮奇可觀,蓬臺崖下匯百川。萬峰起伏青山隱,甘露遍灑向人間。”另有一幅是重慶筆名為“下里巴人”的作家在2010年11月游覽“三潮圣水”時寫的,他贊道:“龍宮暗道造奇觀,一日三潮數(shù)萬年,出水瑤琴彈麗曲,關(guān)渠樂韻動天仙。佇觀圣水流銀液,豪飲瓊漿沁肺沿。洪旱天姿無變幻,千年守信在人間。”然而,鑲嵌在武隆大山深處的這顆涌泉明珠,還只是養(yǎng)在深閨人未識的深山奇葩。好在現(xiàn)在從火爐鎮(zhèn)徐家村到托田組修通了水泥公路,從托田組到“三潮圣水”景點也修好了人行便道,人們觀潮賞景也大為方便了。但愿“三潮圣水”能早日橫空出世,展露芳容,得到科學(xué)的開發(fā)與保護,造福武隆,造福人類。
“小徑人稀疑空山,老巖底下覓奇觀。澎湃潮涌迎賓至,歡樂笑聲驅(qū)倦顏。仙樂隱隱傳洞口,泉水匆匆奔崖邊。細細雷聲轟鳴過,猶似關(guān)閘水不現(xiàn)。”此次觀“三潮圣水”的旅程,讓我了解到“三潮圣水”的神奇,也了卻了我對“三潮圣水”的夙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