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節(jié)帶著妻兒回老家文復(fù)拜年,去看望了妻子的舅公,居然吃到了鼎罐飯。那種感覺,那般滋味,一下子把我?guī)Щ厝昵暗暮⑼瘯r代,回想當(dāng)初吃鼎罐飯的情景,真讓人回味無窮。
鼎罐飯是土家人發(fā)明的,很具有民族特色。過去農(nóng)村所用鼎罐有銅、鐵兩種之分,家境好的人家兩樣都有,但多數(shù)家庭一般以用鐵鼎罐為主。我們家里就只有鐵鼎罐了,整個鼎罐外形就是一個微橢的大籃球,中間有一道突出的“箍”線,箍上均勻鑄有由四根小鐵條制成的耳子,便于懸掛或端提。鼎罐蓋呈平形,邊緣向下突出,牢牢扣住鍋沿,密封性較好。鼎罐經(jīng)過年復(fù)一年的火燒煙熏,罐底下方和四周結(jié)滿了一層堅硬而厚實的黑色鍋煙灰,看上去就是黑不溜球的古董,但它卻是鼎罐防銹防撞的最好保護(hù)層,一般一只鐵鼎罐可燒十年左右。“一個老漢兒黑又黑,屁股燒了不曉得。”兒時爺爺時常說給我們猜的這個謎語,就是那只黑鼎罐了。
鼎罐飯是以往土家人最常見的飯食。我們村子里家家戶戶都有鼎罐,都在灶屋里火坑上掛著呢。舊時的房屋是土房或吊腳樓,一間堂屋一間灶屋,當(dāng)然灶屋里砌有一個大土灶,火坑就在灶門前,把燃過的火炭掏出來堆放在火坑里,上面懸一個鼎罐,里面盛上水,溫?zé)岷蠊┫赐胩圆擞谩F綍r做飯大多是蒸甑子飯,鼎罐用作燒水或燉骨頭湯之類。煮鼎罐飯是遇上有客人到來,或家里有嬰兒、脫牙的老人才會做的。據(jù)說,在解放前只有地主老爺才能享受鼎罐飯,一般的下人只能吃粗茶淡飯了。因為鼎罐飯很美味,至今想起那味道就禁不住垂涎。上等鼎罐飯就是肉丁糯米飯了,又綿軟又香醇,吃上一口,那香氣蜿蜒攀附,游遍你全身,頓時神清氣爽,精神煥發(fā)。
做鼎罐糯米飯是很講究的,先將干凈的泉水舀進(jìn)罐里,然后掛在火坑的沖鉤上,用柴火把水燒開,再將泡脹的糯米倒入罐里,用鐵瓢輕輕攪和幾下,以免粘鍋,水再次燒開時,就把切好的臘肉丁放進(jìn)鍋里,或加幾塊火苕更好,再用鐵瓢攪勻。待接近燒干米湯并至米飯八成熟時,將其火坑里的柴火退掉,用微火小烤,也叫燜飯,一鍋鼎罐飯大約三四十分鐘就做好了。此時,揭開罐蓋,那雪白米飯混和著猩紅的臘肉丁,像白玉盤上鑲著的紅寶石,滿屋盡是撲鼻的飯香,令人銷魂蕩魄,饞涎欲滴。現(xiàn)在的電飯堡飯、甑子飯、高壓鍋飯都無法與之媲美。
在過去生活比較困難的年代,對于不盛產(chǎn)大米的家鄉(xiāng)而言,要吃頓純大米飯就很不容易的,更莫說吃糯米飯了。除非家里來了客人,出于面子和待客需要,大人們才與客人一起飽吃一頓大米飯。煮糯米鼎罐飯是招待稀客而特意做的。而平時多數(shù)時間大人以吃瓜菜雜糧為主,米飯則留給小孩或老人吃。我家鄉(xiāng)山多田少,盛產(chǎn)玉米、紅苕、土豆,人們常用玉米面、碎米、土豆塊、紅薯塊搭配在一起煮,稱為糙米飯。因此通常會形成一罐兩飯情形,上面多的是糙米飯,底下是少許大米飯?;蛘叩紫率遣诿罪垼厦媸羌兠罪垺S锌腿说絹頃r,若遇到純米飯在下面,就先給自己人舀出上面的糙米飯,把純凈的大米飯留給客人。家里面有老人或小孩時,也是同樣的辦法舀飯。
記得我小時候,通常祖母和我都是吃米飯。有一次祖母把米飯全部舀給我吃,她卻去吃上層的糙飯,我以為那飯一定很好吃。在拗執(zhí)中,我搶著吃了頓鼎罐面層的糙米雜糧飯,方才知道那飯進(jìn)口后滿嘴鉆,紅苕,土豆的味也不好,而且飯后不久又感覺餓了。經(jīng)此一番體驗,我隨即明白了,原來祖母和父母寧愿自己吃糙米雜糧飯,也要把大米飯省給我吃,那是他們對我最深最切的呵護(hù)和疼愛。
如今,鼎罐飯已成為遙遠(yuǎn)的記憶,舊時那份尊老愛幼的濃濃親情都融在一鍋鼎罐飯里,那份招客待友的溫暖情懷都呈現(xiàn)在一鍋鼎罐飯里?,F(xiàn)在人們過上富貴的生活,親人打堆也好,還是朋友小聚也罷,吃著大魚大肉,喝著瓊漿玉液,看似相當(dāng)富足華麗,實則親人間溫情,朋友間的純真都缺少鼎罐飯里的那種燜味。